永远的家园 - 中同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反恐同=反歧视 首先反对内部互相歧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14:48
  • 签到天数: 1698 天

    连续签到: 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21:0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他们常常通过表示不喜欢或者排斥那些自己没有经历的事来保护自己的世界观的一致性。心理的防御,造成了歧视,也阻碍了进步。

      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从jing神疾病的名单上剔除,这标志着一个多世纪以来医学界恐同的终结。但世界上仍有7个国家对-者处以死刑,还有80多个国家把-视为犯罪。在绝大多数国家,男女-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等性少数人群被相关国际公约所承认的基本人权并未得到实际保障。

      2005年,加拿大大学教授和社会活动家路易斯-乔治·汀(Louis-Georges Tin)先生发起倡议设立国际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现在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的相关组织响应这一主题日的号召,在每年5月17日开展为性少数社群争取合法权益的公众教育和社会倡导活动。今年,北京也加入其中。

      5月17日,北京20名大学生组成了一个自行车队,当中有同人,也有直人(非同人),他们穿着统一的T恤,穿梭于北京的7所高校,向过路的同学送上热情的问候和主题卡片,上面印有同人ABC以及关于5·17国际恐同日的基本介绍。活动的主要目的无疑是以唤醒人们关注因为恐惧-、歧视性倾向而产生的一切生理和jing神暴力以及不公平对待。但这并非全部,卡片的右下角有一句话:“国际不再恐同日,关乎我们每个人。”

      为什么是每个人?

      事实上,同人与绝大多数人一样,因为不同的身份特征,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这样或那样的歧视。与其说我们在反对社会对于-、双性恋、跨性别人群的恐惧与歧视,不说说是在反对针对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歧视性言语和不公平待遇。

      几乎没有人对歧视是免疫的。当我们在反对恐同的时候,更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

      如果你是河南人,很不幸,你很可能被歧视了,你要表现出更多的诚意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赢得身边的朋友、生意的合作伙伴的信任,因为“众所周知”,河南人是狡猾的、不守信的;

      如果你是上海人,你也难逃被被歧视,上海男人“出了名”的小气、抠门、缺乏男子气概,上海女人视财如命,势利至极;

      如果你学历太低,你肯定被歧视,大老粗、素质差、没文化;

      如果你学历极高读至博士,恰巧又是女人,则极可能令男青年“谈虎色变”;

    如果你贫穷,你要被歧视,脏乱差、没文化;

      如果你富有,你也被歧视,确切的说是仇恨,不择手段、官商勾结。

      如果你个子太矮,会被嘲笑为五短身材;

      如果你太高太壮,“傻大个”又成了新的外号;

      事实上,只要你是地球人,你就至少被歧视过一次;只要你还在生活,就可能还被歧视。

      人无完人,谁不被歧视?人非圣贤,孰不歧视?每个人的目光和经历都有限有偏,难以看到事物的完整的一面,给予客观的评价,这很正常(事实上没有人可以看到全部,所谓客观也只停留在哲学层面)。但只要冷静下来,扪心思考,你就会发现很多习以为常的说法是多么的不合理。

      有些时候,人们隐约地意识到,对和自己属于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地域、不同性取向、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进行简单而粗暴的评价是不公平的。

      于是,当一个稍显陌生,甚至新鲜地让你有些眩晕和不适的事物或者人出现在你面前时,他们选择上前一步,看个究竟。就像本次5·17的活动:

      有些人之前对同人已经有很多了解,并且很友好,于是很主动很兴奋地跑过来,在“理解同人,反对歧视,共建HX”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但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收到卡片时都稍显意外,毕竟,在中国这还不是一个经常在公共场合被公开谈及的话题,他们或者报以礼貌性地微笑,或者不给予表情或言语上的回应,他们还不够了解,不会立即签名。无妨。只要他们愿意花一点时间把拿到手里的卡片看一看,就是好的,这也是大多数人采取的做法。这一次阅读可能让神秘逐渐退去,让恐惧渐渐消散,让歧视失去支点。即使将信将疑,也是好的开始,强过一无所知;

      但也有些人,远远地就跑开了,避之不及。耸耸肩,摆摆手,扭过头去,继续用刻板印象描绘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们。他们常常通过表示不喜欢或者排斥那些自己没有经历的事来保护自己世界观的一致性。他们没有了解过,也不愿意去了解,只是心理的防御,造成了歧视,也阻碍了进步。

    恐同不可怕,怕的是无知。歧视也不可怕,怕的是拒绝真正了解便理直气壮斩钉截铁地给出结论,还不容辩驳。于是偏见和歧视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天经地义地进行着,将一个大大的标签贴在一群群人的身上,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被歧视的人们都或多或少地感受着这标签的重量,同人们感受地尤其真切:

      一来因为他们是少数,3%也好,5%也好,这都是个很低的数字,在中国人,少数人总是容易被边缘化的,当少数总是不容易的;此外,使他们成为少数的不是别的,而是性取向,它如此敏感而不可改变,它似乎与个人幸福联系得那么紧密;

      二来,“艾滋病”无疑是这张标签上最醒目的字眼。男同人人群的确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将-和艾滋画等号,绝对是违反科学的,也不利于对艾滋病的预防。

      根据《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的结果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因艾滋病死亡2万人。在5万新发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男性传播占12.2%,注-吸毒传播占42%,母婴传播占1.1%。

      新华社2008年11月28日公布,根据中国卫生部的一项调查,在2008年的感染案例中,40.4%发生在男女之间,5.1%发生于同性之间。

      现实是,HIV病毒病不能判断人的性别与性倾向,不安全的-,增加感染HIV的概率,与人的性别、性倾向是无关的。过度强调同性倾向者是高危人群,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会令非同性人口产生虚假性安全感,这将妨碍控制、降低HIV感染的努力。

      当我们在反对恐同的时候,要反对的不仅仅是来自非同人人群的歧视,首先要反对的就是同人人群内部的歧视。

      在《非诚勿扰》中,冯小刚把冯远征塑造成一个比较扭捏的女性化的角色,招致很多同人的反感。的确,这种表现方式迎合媒体和大众对于这个群体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确有不公之嫌。

      但事实求是地讲,的确有一部分同人的言谈举止拥有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化”特征(包括少数非同人亦然),所以当我们反对冯小刚的以偏概全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心里对于“CC”(形容比较女性化的男同人)产生了歧视呢?是不是所有被曝光的同人都应该阳刚无比特“男人”才算“公平合理”呢?

      阳刚的歧视CC的,CC的歧视易装的,健美的歧视“熊”(较胖的男同人)……同时那些关于地域、职业、社会阶层的歧视也夹杂其中,造成了双重歧视或者互相歧视。

      说到底,当你歧视别人的时候,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不歧视你呢?这个问题适用于同人,也适用于所有人。

      所以,当我们在反对恐同的时候,我们反对的有很多很多,支持的也有很多很多。

      (来源:雅虎资讯;作者:木偶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9-16 00:05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楼沙发
    发表于 2018-1-12 02:21:33 | 只看该作者
    威武谢谢无私奉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永远的家园 – 中同

    GMT+8, 2024-5-15 06:52 , Processed in 0.3843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