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家园 - 中同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无打算被说服的教会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 18:55
  •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21:0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报专讯】《家庭暴力(修订)条例》的讨论是够热烈了,我对坊间一些言论也感兴趣。我从教会里听过这样的一种说法﹕假如-这种偏好得到承认,社会对诸如人-、luanlun等特殊品味便没有充分理由禁止了。我是心生好奇,是否在我们视-为常态之后,人要跟动物媾合,父亲要跟女儿Xingjiao,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人-之所以不被接受,我以为由于-该在双方自愿,彼此尊重爱护的情况下进行,而我实在无法对动物提出这种要求,是故人与动物的-不应被接受。按法例,任何父女、-、兄妹、姊弟、爷孙、婆孙之间的Xingjiao俱属luanlun,是刑事罪行。法例也反映社会对为人父母的若干期望,父母对子女负有养哺教育的责任,luanlun会破坏长幼关系,以致父母未能恰当地履行责任,对子女成长构成负面影响。Xingjiao有可能导致女方怀孕,-繁殖会有较大机会将遗传问题带到下一代,导致体能智力的衰退,引致家庭不幸。如此说,luanlun是繁衍、幼小身心成长、上辈权力有无滥用等问题的盘结,这不是纯粹个人选择和品味的问题。于是我发现,即使-关系得到承认,我们还有很强的理由否定人-和luanlun行为。

    我本意不是提出解答,而是建议讨论的方式。上面说的可以对,可以错,可以修改,也可以-。总的来说,我希望得到讨论。 「-关系应否被纳入一条以『家庭』做为单位的反暴力法例的保障范围之内」后来成为了讨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应该,有人认为不应该,有人认为无所谓,只要有法例保障就好。应该也好,不应该也好,总要给出理由,却不该是「-一旦得到官方承认便会带来更多爱滋病」这种理由,这不是「天下雨,土地会变得湿漉漉」这类让人能够理解的推论。将-与AIDS和HIV并举,正如将-和人-luanlun并举属同一样的章法。教会人士要说服公众接受教会的价值,很有提升议论技巧的需要。明光社蔡志森先生是少数观点清晰兼具一定问政能力的教会人士,但讨论发展到后来,我倒怀疑蔡先生到底能代表几多教会的意见。

    传统教会对-是铁了心的否定,他们的意见是,不单同性亲密关系不应具有与异性亲密关系同样的法律地位,-也不应获官方承认,不应为社会接受,个人须遏止任何-的倾向,这种层递是愈趋严苛的。牧师先生在立法会指斥-是「歪风」;如果官方承认-关系会带来更多暴力;大学生毕业会变成「Xingnu」,先不论其推演如何,言论给予公众的印象是传统教会对-的态度不止反感,更是嫉恶如仇。说穿了,传统教会视-为罪恶,还有什么好讨论呢?



    坚持底线不在理由在教条

    政策讨论的目的并非纯粹交换意见,也希望寻求共识,共谋各方同意的方案。共识的达致无可避免要有妥协和让步,教会人士最令人沮丧的地方是他们从来没有打算被说服。教会认为某些道德底线应该持守,这是可敬的情操。但说到最后才发觉,他们对底线的坚持不在理由,而在教条,而教条却不容讨论。宗教之于-的危险正在于这种「不可动摇性」,「不可动摇性」使得教会在许多议题上差不多完全没有妥协空间,容易造成偏执和激进。对道德教条的紧随反过来会危害道德,拿一本现成的道德手册然后合上眼照着做无疑最简单方便,也是最懒惰的做法,长远来说会造成道德感呆滞。

    然而教会并不甘于将价值的分享局限于团体之内,许些教会属外向型,将教义广布是许多教会的使命。教会近年对社会道德水平低下的批判不遗余力,对诸般不洁深恶痛绝,以匡正社会风气为要务,要建立圣经中善的社会,这是一种称为「乌托邦主义」的思想。



    打烂鸡蛋无蛋卷

    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er)批判「乌托邦主义」最力。 「乌托邦主义」发端自一股强烈的救世热忱。乌托邦主义者对世界怀有最美好的远景,心里有一套美好世界的计划,致力带引人类同往美好的国度。期待美好来临的焦急使得乌托邦主义者倾向专横。目的地既已了然于胸,只有按照计划才能进入美好,任何阻碍人类步向美好都是人类的公敌,正是这种态度酿成了敌视和不宽容,更值注意的是在建立美好过程中所造成的牺牲。为要在地上建立最美好的乐园,天底下没有付不起的代价和牺牲。真正的问题是,到底要牺牲多少,才足够实现乐园?思想史哲学家以塞亚‧伯林(Isaiah Berlin)从不同的历史观察提出与波普类同的见解﹕「许多鸡蛋是牺牲了,预期牺牲将会持续,可愿望中的蛋卷一直没有出现。」(「The eggs are broken, and the habit of breaking them grows, but the omelette remains invisible.」,The Pursuit of the Ideal)那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相信蛋卷终有一天会出现?为着实现遥远的目标,对目下一切苦难和牺牲视若无睹,乌托邦主义是这样的一种东西。

    波普考察过历史上种种-运动的祸害然后总结说﹕「即使怀抱着建立人间天堂最美好的愿望,但它只是成功地制造了人间地狱。」政府的第一要务是「消除具体的罪恶,而不要去实现抽象的善。不要谋求通过-手段来建立幸福。要把目标放在消除具体的苦难上。」「无论你深感多么受惠于这种社会动人的远景,不要以为你有责任去努力实现它,不要认为使别人憧憬它的美妙是你的使命,不要因为梦想的美妙世界而忘掉此时此地正遭受苦难的人们的要求。我们的同胞要求我们的帮助;每一代人都不必为将来的一代而牺牲,为一个可能永远实现不了的幸福理想而牺牲。简言之,我的论点是,人类的苦难是一个合理的公共政策的最紧迫的问题,而幸福不是这样的问题。获得幸福应留待个人去努力。」《猜想与反驳》



    与其创造幸福不如制止不幸

    请紧记,「努力消除具体的罪恶,而不要去实现抽像的善。」《家暴修订条例》旨在制止不幸,条例是否涵盖-人士是可待讨论的问题。但亟需指出的是,部分教会人士并不旨在制止不幸,他们企图创造幸福。

    说的太远,归根究底,教会反对修例出于对-的否定,观乎历史,教会对诸如日心说、进化论等学说的接纳来得既迟钝又勉强,对-的接纳会否是另一次后知后觉?

    文陈维维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8-11 01:50
  •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推荐
    发表于 2009-2-17 09:22:41 | 只看该作者
    不说-,我觉得luanlun和同性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永远的家园 – 中同

    GMT+8, 2024-4-30 03:10 , Processed in 0.47001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