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家园 - 中同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辽宁日报/新华社:艾滋疫苗 修成正果还需多少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 10:46
  • 签到天数: 7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5:3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辽宁日报/新华社:艾滋疫苗 修成正果还需多少年?

    ①“防艾”,我们共同的责任


    ②③首批志愿者在南宁接受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研究

    ④ 艾滋病病毒

    ⑤各地举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⑥医务人员准备为志愿者进行疫苗接种

    ⑦使用高技术设备对采集的血液进行严格的艾滋病毒抗-测,确保用血安全

    ⑧化验员接受艾滋病毒抗-测培训

    ⑨两位市民从“红丝带”宣传画前经过    除③外,均为新华社图片
     背景



        截至2007年底,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达3320万。艾滋病,由于流行迅速、病死率高,极具破坏性,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人们期盼着在医学上攻克艾滋病这个人类健康领域所面临的最大敌人,所以,对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每一项科学研究成果,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目前最有效的“鸡尾酒疗法”虽能抑制艾滋病病毒,却无法杀死病毒,这意味着全世界在攻克和治疗艾滋病这个绝症上需要继续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人类历史上,疫苗一直是控制或消除疾病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手段,所以,艾滋病疫苗也应该成为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最大希望。那么,全世界艾滋病疫苗研制的情况怎样?疫苗之路还有多长?带着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专家。



        艾滋病疫苗可以预先“教”机体如何防御病原体,对它的研制应成为“防艾”的主攻方向之一











        采访



        记者:张主任,在谈艾滋病疫苗以前,还是请您谈谈我国艾滋病防治方面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张林琦:多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我国很多地区,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于我国特点并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我国艾滋病防治任务依然很艰巨,由于艾滋病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点和特定高危人群的行为等原因,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继续传播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我们知道,医疗手段是防治艾滋病的关键,所以,攻克艾滋病的科学难关显得最为迫切。



        记者:是的,针对艾滋病的医疗科学探索,全世界都很关注和期待,目前大家普遍知道的治疗艾滋病较为有效的办法是“鸡尾酒疗法”,它的效果如何?从理论上讲,在医疗上对付艾滋病的手段有哪些?



        张林琦:国际知名的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何大一教授创造的“鸡尾酒疗法”,即目前治疗HIV感染所用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能抑制病毒的复制,给艾滋病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但这种疗法需服用很多药物,它的副作用很大,费用昂贵,会给病人身体和jing神上造成巨大负担,所以并不适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并且我们都知道这样的道理,与其得病后治疗,即使能治好,也比不上健康时的有效预防、降低患艾滋病的几率。那么,什么医疗手段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就是疫苗。只有费用低廉,并且副作用非常小的疫苗才可被广大发展中国家接受,从而大大降低疾病流行。艾滋病疫苗将是遏制艾滋病蔓延最关键、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记者:是的,我们小时候都接种过疫苗,对疫苗并不陌生,而且由于全球广泛使用疫苗,许多疾病如天花病毒已灭绝、小儿麻痹症即将消除,疫苗的巨大作用在历史和当今社会都已被证明。看来,艾滋病疫苗应成为我们的主攻方向之一。请您给我们通俗介绍一下,用疫苗对付艾滋病的原理是什么?



        张林琦:疫苗往往是将病原体 (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的一小片段或是以对renti无害的其他形式引入renti,这些部分被称为外来抗原。renti免疫系统对这些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并且免疫系统有记忆细胞,当真正的病原体再次进入renti时,免疫系统能识别该病原体,产生更强、更快的免疫反应,远远超过从未接受过该疫苗的renti反应,阻止病原体复制,使得病原体不能感染更多的细胞,或生成抗体并粘附在病原体上,使之变得无害,或产生“杀手”型细胞,攻击并杀死那些已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总之,疫苗可以预先“教”机体如何防御病原体。



        记者:是否可以认为,疫苗实质就是病原体?那么如何保证这些病原体进入renti后的安全性,即不会产生危害,这是否是目前艾滋病疫苗研制中的一个难题?听说除了预防性疫苗,还有一种治疗性疫苗?



        张林琦:传统方法研制的疫苗,所采用的病原体或者是灭活的,或者已被减毒,所以不会引起疾病反应。然而灭活或减毒的疫苗设计方法至今还没有被应用于艾滋病疫苗研发,因为如果疫苗是由整个病原体制成,科学家们还很难确保制成的疫苗不会引起艾滋病毒感染。



        由于这些担忧,现在艾滋病毒疫苗并非用整个病毒制成,而是用艾滋病毒的一部分蛋白物质或基因片断,进入renti细胞后,产生renti蛋白也会发生免疫反应,所以这种疫苗被称为亚单位疫苗或DNA疫苗。这些疫苗绝对安全,不会引起艾滋病毒感染。同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无害的或减毒的病菌或细菌作为载体,病原体的基因由载体携带进入renti细胞。这是一个常见的研发艾滋病疫苗的策略,目前许多艾滋病候选疫苗都属于这种载体疫苗。预防性疫苗是传统的疫苗类型,用于或者在未被感染之前,当今处于测试阶段的艾滋病候选疫苗,多数是预防性疫苗。而治疗性疫苗是指在病人被病原体感染后,利用疫苗来诱导和增强免疫反应,以达到大幅度减少患者体内艾滋病病毒数量的目的。一些科学家也正把这类疫苗作为研究和攻克的方向。



        记者:理想状态下的艾滋病疫苗要达到什么效果?会百分之百有效吗?



        张林琦:理想的艾滋病预防性疫苗首要的一条就是接种了疫苗的人比没有接种该疫苗的人有更低的感染或发病率,从而降低整个人群的发病率,同时还要满足安全性、实用性、稳定性的要求,即不会引起任何严重的副作用,能够大批量生产且能够快速便捷地供给所有需要疫苗的人,在各种条件和环境下能持续很长时间。目前在已研制出的其他疫苗中,还没有一种疾病的疫苗能对所有人群都百分之百有效。所以,艾滋病疫苗一旦问世,预防效果也很可能不是百分之百有效,不能完全阻断艾滋病毒感染。因此即使接种了疫苗,人们仍需采用其他防御措施。



        高度变异性使艾滋病疫苗研发非常困难,研制一种广谱有效的疫苗是研究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



        记者:现在我们更为关心的是艾滋病疫苗研制的现状。说到现状,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事件,那就是2007年9月,美国Merck公司终止了一个被寄予厚望的艾滋病候选疫苗的临床试验,这种复制缺陷型Ad5腺病毒载体疫苗 (简称Ad5载体疫苗)二b期临床试验宣告失败。这次失败是否真的表明艾滋病疫苗研究遭受到重大挫折?目前世界艾滋病疫苗研究到底进行到怎样一个程度和状况?



        张林琦:美国Merck公司的研制这个疫苗当时被科学界寄予厚望,因为它是用全新方法研制的,专门诱导体内免疫系统的具有杀伤作用的T淋巴细胞反应,并且此前在猴子身上显示出了良好免疫效果。科学界曾乐观地认为,即使这种疫苗无法保护接触者不被感染,至少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的复制速率及其复制水平。但此疫苗在3000名临床试验的志愿者身上却没有显示出期望的效果,即不能保护高危人群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令科学界惊讶和失望。至于失败的原因,目前正在做具体的分析。



        自1987年临床试验开始到现在,全球约有20个国家在研发和测试不同种类的艾滋病疫苗,已有超过30种候选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已有十多种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3种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但这3种目前都已被证明失败。艾滋病疫苗研制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记者:为什么在猴子身上会成功,到了人身上就起不到作用?



        张林琦:所有疫苗,在用于renti试验前,都要通过动物模型来评价。艾滋病病毒是灵长类慢病毒家族的一个成员,除了人类以外,只有大猩猩能被HIV感染,但是不会发展成艾滋病。猴类可以被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引发类似艾滋病的疾病。所以,我们只能用猴子作为动物模型,但其对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反应和人是不一样的,只能是一个参考,如提供安全性和免疫反应类型等信息。所以,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寻找最真实反映疫苗保护效力的理想的动物模型,一方面必须做好临床renti试验,这是证明艾滋病疫苗有效性的唯一途径的准备。



        记者:全球对艾滋病疫苗20多年的研制至今没有成功,除了动物模型外,到底难在什么地方?



        张林琦:研发艾滋病疫苗非常困难,涉及许多科学上的挑战。首先,艾滋病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病毒善于侵入renti免疫系统,并通过包装和变异(改变自身基因)来逃逸由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艾滋病病毒在renti内的大量复制,不是百分之百jing确,导致所复制的病毒在基因和蛋白序列方面与最初的病毒不同。而我们的一个候选疫苗从开始研究到开始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而此时疫苗的效力也许已经和当初的艾滋病病毒在基因的蛋白序列上不相匹配了。其次,变异会导致不同亚型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而不同亚型的病毒对不同疫苗可能有不同反应。艾滋病毒分为多个“族群”,亦称为亚型。每个亚型的基因物质与其他亚型约有30%的差异。有些病毒可能是两个亚型的合成体。针对一种亚型的候选疫苗所诱导的免疫反应是否对其他亚型也有效,候选疫苗的研发是否有必要针对可能测试该候选疫苗的地区或国家里最常见的病毒亚型,目前尚无明确答案。如何研制一种广谱有效疫苗或疫苗合成物,是所有艾滋病毒疫苗研究人员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此外,对免疫反应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了解不足,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等,都使得艾滋病疫苗的研发缺乏准确和可靠的科学基础。



        记者:艾滋病疫苗研制如此困难,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如何看待这些失败,是否意味着疫苗的研制前景黯淡?科学界对疫苗成功研制是否还抱有信心?



        张林琦:尽管许多艾滋病疫苗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也是在科学探索中的必经之路,疫苗的研制有时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共历时47年,而水痘疫苗的问世也经历了42年时间。从另一个角度看,任何科研成果都是成功的。因为它可以使科研人员总结经验和教训,为设计和研发新艾滋病疫苗提供可借鉴的重要信息,重新反思疫苗策略,加大基础科研投入,进一步加深艾滋病病毒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认识,从而制定新的疫苗研究方案,以利再战。尽管发展一个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最终能够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前景是乐观的。艾滋病疫苗研制再难,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也会继续深入地探索下去。



        我国高度重视,加大了艾滋病疫苗研发投入,并多渠道开展国际合作,已有多支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记者:那么,如果目前有一种处于临床一期或二期试验中的疫苗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到最终成功上市应用,还需要多长时间?



        张林琦: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还需要至少8-10年的时间。一种疫苗,无论在理论上或动物试验中的结果多么好,都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后才能证明在renti中是否安全有效。临床试验的过程大体经过四期。第一、二期的试验是将疫苗用于健康的志愿者,主要目的是测试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两个阶段分别需要至少1年和2年。在某些情况下,二期b阶段试验也从高危人群中招募一些健康志愿者参与试验,为第三阶段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三期是将疫苗用于更多高危人群中的未感染志愿者,以测试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接种人群可从2000人至2万人不等。这一期试验可持续3至5年。四期通常在疫苗功效试验与获得市场准入许可两个时间段之间进行。这一研究有助于在更多人群中收集安全性数据,以此决定疫苗是否应该获得完全批准和许可。这四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研制者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和承受打击的能力。



        记者:艾滋病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敌人,而且疫苗研制存在巨大艰难性,全世界的艾滋病研究力量可否联合起来共同攻关?我们知道,艾滋病不仅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也日益加大,那么发展中国家是否也在积极研制艾滋病疫苗?



        张林琦:世界各种组织和机构在艾滋病疫苗研制方面的沟通与合作正在加强。同时,艾滋病毒分为多个亚型,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要想研制对更多病毒亚型都起有预防作用的疫苗就必须加强了解和借鉴,建立及加强国际组织或者是国际社会的合作,着眼于候选疫苗的设计和临床前功效的测试,从而在质量和数量上选择最好的候选疫苗进入renti试验,避免目前艾滋病疫苗研发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和仓促上马renti试验的巨大-费。整合各种资源和方法,在疫苗的测试、监控评估方面需要一个共同的评估体系,来公正客观地评价疫苗。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集中力量进行艾滋病疫苗的研制。



        记者:我国艾滋病疫苗研制的情况怎么样?



        张林琦:我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并不等于处处落后。美国Merck公司疫苗的失败无形中把各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几乎拉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我们抓住历史性机遇,组织团队,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我国艾滋病疫苗研发将会提高到国际水平。我国政府下决心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疫苗研发的投入,批准启动“973”项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和免疫应答机制研究”。该研究针对国际上艾滋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我国艾滋病的特点,将对艾滋病病毒生物学和renti免疫应答机制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展开系统研究和有重点的探索,通过在分子水平上解析艾滋病病毒HIV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鉴别和阐明免疫反应中有效免疫应答的分子基础等,为艾滋病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目前正在建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艾滋病疫苗研发组织队伍。



        记者:听说我国已有两种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效果和前景怎样?



        张林琦:我国针对中国艾滋病病毒的两支疫苗renti试验正在进行中。由吉林大学科研人员研制的我国首支艾滋病疫苗按照国家疫苗临床试验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已全部完成对49名受试者的观察,全部一期临床观察结束,检测所取血样,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参与者是耐受的,疫苗是安全的,但还需要II期、III期临床进一步评价。



        另一种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与欧洲合作研制的、第一个中国拥有部分知识产权的重组痘苗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也完成了一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另外,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等单位研究的疫苗,也正处在实验室与临床试验报批阶段。应该说我国艾滋病疫苗研制还是有很大希望的。科学的道路从来就没有过一帆风顺,只有那些拥有强烈责任心和执著信念、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不畏失败的人,才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最终战胜艾滋病病毒。







    新闻来源:辽宁日报



        链接  艾滋病疫苗研究大事记



              1983年艾滋病毒(HIV)被确定引起获得性缺损免疫综合征(艾滋病,即AIDS)。



        1984年美国卫生与人口服务部宣布,一种艾滋病疫苗可望在两年内问世。



        1992年基于gp120亚单位开发的疫苗第二阶段的第一次试验启动。此前的1987年美国政府启动了第一次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第一阶段)。



        1996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下,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组织成立,以促进艾滋病疫苗研发,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艾滋病疫苗研发十年计划。



        1998年基于gp120开发的疫苗第三阶段的第一次试验,由VaxGen公司在北美和欧洲启动。



        199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在两个现有的艾滋病疫苗组织基础上成立了艾滋病疫苗试验网络(HVTN)。



        1999年基于gp120开发的疫苗第三阶段的第二次试验,由VaxGen公司在泰国启动。



        1999年在乌干达招募第一个志愿者参与HIVNET007试验,为非洲第一次艾滋病疫苗试验,用以测试重组载体疫苗(ALVAC)。



        2000年第一次针对亚型A(东非最常见的病毒族群)的艾滋病疫苗试验启动。



        2003年,更多的疫苗试验在博茨瓦纳、南非、乌干达启动;同年,基于gp120开发的疫苗结束了第一批的三期两次试验,结果显示疫苗没有功效。



        2004年,采用诱导T细胞免疫策略,由美国Merck公司和HVTN实施的疫苗临床试验启动。



        2006年,中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完成一期临床试验。



        2007年,美国Merck公司终止了一个被寄予厚望的艾滋病候选疫苗(Ad5载体疫苗)的临床试验。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3-31 20:30
  •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推荐
    发表于 2009-2-5 17:08:2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课题很难做的。。。太漫长了~~~不过因为艾滋也可以警示大家洁身自好也是不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永远的家园 – 中同

    GMT+8, 2024-5-16 01:57 , Processed in 0.39345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