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家园 - 中同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驴友攻略] 定州八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4-18 21:15
  • 签到天数: 36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2-3-26 10:0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定州八景,是指开元寺塔、众春园庶、雪浪寒斋、中山后圃、平山胜迹、西溪玩月、唐水秋风、续阅古堂。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遗迹、风光景物、奇闻轶事、神话传说。“八景”名称文雅,富有诗意,而几经锤炼,约定俗成,是当地文化的象征。定州八景系清代康熙年间,知州黄开运根据定州实际所罗列,并载入定州旧志,八景提法在中国比较广泛,历史上京师有“八景”,各县也有“八景”,所以它有着广泛的普遍性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遗迹、风光景物、奇闻轶事、神话传说。所以各地“八景”名称文雅,富有诗意,而几经锤炼,约定俗成,是当地文化的象征。它的起源系宋代皇帝当时所好,因轰动朝野以至影响后世各朝争相效仿。但是由于人显的因素,许多“八景”牵强附会,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后来被人们逐渐放弃。
    定州八景系清代康熙年间,知州黄开运根据定州实际所罗列,并载入定州旧志,现分别矛以记述。



    开元寺塔
    位于中山东路的宝塔街中心,,高83.7米,为11层楼阁式建筑,地面以上部分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平面由两个正方形交错组成八角形,座基周围长127.65米。是中国建塔史上最高的一座砖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塔建造于宋代。宋太宗时(976--997年)开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归。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诏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历时55年。因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来珍藏舍利和经卷。北宋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开元寺塔“扼贼冲,为国门户”,登之可了望契丹,以料敌情,故又称“料敌塔”。现俗称定州塔。
    开元寺塔挺拔耸立,造型威武端庄。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诗云:“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每上穹然绝顶处,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陕西御史龚樊贤诗句:“缓步浮屠百丈中,荡怀柳絮杏花风。身从十二楼边过,目尽三千世界空。何处尘缘能我佛,此间心与太虚通。有时跨鹤还来止,更上青天第一重。”
    该塔整体结构由内外层衔接而成,之间形成回廊,犹如外塔环抱内塔;上下两层之间,内设升蹬梯道,穿过塔心逐层攀旋登高。塔身底层阁楼最高,外观塔四面开门,内塔外壁各设一个单体佛堂与外门相对应,唯东北角开设一条蹬塔券门。底层阁楼作双重出檐,底檐砖砌呈棱形,上层檐作仿木三跳斗拱、施彩绘。斗拱承托上层塔身平台。底层内部中心设藻井,原有泥塑立佛一尊。顶部四周作仿木斗拱,向上叠涩收成攒尖顶。三层以上天花板均为彩绘。七层以上是拱券式顶,内壁与券顶绘制佛像与飞禽走兽图案,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在塔座主龛内,以及各层回廊砖壁上,嵌有许多碑刻与名人题咏,原为45块,现存34块。塔的东、西、南、北四面均开辟券门,其余佛画均为开元寺僧人生活之场面。将不同性格的人物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艺工绘手别具一格的独创才能。最上两层八面开辟问券门,为拱券式,设有砖雕门额、门替。券顶上饰有桃尖形的得香火烟气,逐层向上,且线各渐增,象征着“佛光普照,香火缭绕”的佛门盛景。十一层内回廊东面券顶上开一近垂直的天井,跨越其上即可登上塔刹。自塔有史以来,登临者不计其数,但能升登塔刹(俗称宝塔葫芦)者甚少。塔顶层八坡八脊,上覆布瓦,瓦垄深可容人平卧。八角脊檐各塑坐式铁佛像(护法天神)一尊,角脊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铁座,上面有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登极远望,可俯瞰城池,统揽全市,“东观碧海连天,西看嘉山虎踞,北视滱水龙盘,南眺银河茫茫。“诚不愧古和称之为中山巨观,宋代后,开元寺塔素为人们游览的场所,定俗遇节登塔,曾数次发生惨祸。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正月十六日,群往登眺,有人诈言州守且至,游众惊迫,互相拥护,压死者二百三十七。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五月五日,村民登塔眺望甚众,忽讹传州牧封锁塔口,游人惊恐,拥护而下,压死者三百余人。
    开元寺塔距今已900余年,其间历经了10多次地震。清光绪十年(1884年)6月,塔的东北面自颠至地剥落一角,破坏了这一雄伟建筑的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开元寺塔的保护,多次拨款维修。1972年,先后修复塔内阶梯、塔脊,塌坠断崖处增设铁制栏杆。1983年,修造了保护围墙和影壁。1987年,国家文物局对该塔开始复原修缮。定州市政府1988年成立了定州修塔指挥部。2001年5月,专业维修人员在80余米的塔厦里发现了一金属盒密封的《金刚经》,盒正面刻“金刚经”3个字,左右侧面分别刻着“七月十五日”和“雍正元年弟子王惠敬函”。专家认为,这是清代雍正元年维修古塔时放进去的。同时被发现的还有3尊铜佛和一把铜镜,其中一尊铜佛上有明代弘治年间的字样。打开金属盒后,文物工作者发现这部《金刚经》已严重缩水,难以翻开。修塔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将在2001年底结束,翌年即可对外开放游览。
    众春园庶
    位于城内东北隅。宋太宗时(976--997年),由中山太守李昭亮建。当时潴水为塘,广达百余亩,植有杨柳万株,花草繁茂,亭榭古雅。每到初春盛夏,波光粼粼,垂柳袅袅,风光绮丽。后来经年历久,日渐荒废。韩琦任知定州,将遗迹扩大兴修。庆历八年(1048年),筑长堤,建门于西南角,取”偕众同春“之意,故名为“众春园”。
    雪浪寒斋
    明万历年间,众春园荒芜,楼台坍塌,园地为民所有。万历十四年(1586年),州牧唐祥兴加以恢复,并将雪浪石、韩苏二祠迁入众春园。清代辟为行宫。
    雪浪寒斋,因石而得名。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贬知定州。一日在中山后圃(今定州中学院内)偶得一石,黑质白脉,中涵水纹,展现出一副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犹如当时著名画家蜀入孙位、孙知微所画的石间奔流、百泉涓涌、浪花飞溅之态,遂名“雪浪石”。苏东坡得此石如获至宝,从曲阳恒山运来汉白玉石,琢芙蓉盆将石放入盆中,且于文庙后置斋,名“雪浪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复贬英州,岁久盆与石埋没。明万历八年,知州唐祥兴发现雪浪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列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牧韩逢庥将盆石移入众春园,名“后雪浪斋”。斋亭高约4米,六角亭,两侧假石垒砌,古朴典雅。雪浪石立于莲花石盆之上,盆直径136厘米,雪浪石高宽各76厘米,厚40厘米,底围196厘米,黑质白纹,似雪飞扬。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赵州刺史李文耀在临城县掘得一块乳白色太湖石,上刻“雪浪”二字,遂请直隶总督方观成奏闻皇帝。高宗乾隆为此写下《御制雪浪石记》,差官将石移置定州众春园雪浪斋前,御题“后雪浪石”,将苏轼之石御题“前雪浪石”。乾隆皇帝对雪浪石尤为垂青,御制碑文吟咏之诗仍留存十余首。解放定州城时,众春园被拆。六角亭是1952年所建。雪浪石因苏轼名声显赫,后世文人墨客多有瞻仰。1965年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平山胜迹
    位于城北高头村东北,系两座相连的大型汉墓。百姓俗称女郎山或双峰山。相传这里曾产生五色灵芝,甚至留下仙人采芝遗迹。清康熙年间,知州黄开运把它列为定州八景之一,名曰“平山胜迹”。到2019年胜迹尚存,封土作夯土层,高20米,占地6万平方米。夏日峰颠绿树成荫,茂草铺地,登临揽胜,情趣万千。
    中山后圃
    旧址在今崇文街北部。清嘉庆年间,知州袁俊筑房数间,题匾额曰:“中山后圃”,是官吏休闲、作赋的场所。曾已废毁,但在崇文街项目中又重建。
    西溪玩月
    旧址在在大道观东侧,原为池墉,养鱼栽荷。州人每于中秋节携酒竞相前往赏月,月夜波光涟漪,因景取名“西溪玩月”。现仅存大道观殿宇一座。
    唐水秋风
    唐水即今唐河,距城约十里。过去这里是肥沃的良田,盛产水稻,颇受唐水之益,秋收季节,金波宜人,堪称一景。清嘉庆六年(1801年),唐河泛滥之后遂变为沙滩。现今大部分沙滩已变成果园。五月犁花落地时,遍地类雪似银,别具一悉情趣。
    续阅古堂
    位于原定州中学院内(现崇文街)。制前代良臣与守边将士事迹,用以教化州民,激励后人,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教育作用。1914年,中学拓地时将阅古堂废毁,改建校园。

    相关诗词
    秦 济,字公楫,号忍庵,人称止园先生,山东邹县人。生于顺治九年(1652),卒于雍正十三年(1735)。贡生。康熙四十六年(1707),筮选得靖江令。适康熙帝南巡,当谒选。更铨帖下,授山西狄道县知县。五十四年,以忧去官。性至孝,少随父宦游苏州、定州,即以诗文名,吴伟业、蒋超等尝与之唱和。后谢世居家,筑止园,益功于诗。有《止园集》。
    《中山八景诗》
    恒岳晴岚
    恒岳崔巍奠朔方,遥看真似绣屏张。
    西来形势开全赵,南去林岚接太行。
    雨霁千峰朝积翠,云生万壑暮含苍。
    楼头尽日恣吟眺,更拟登临一醉狂。
    嘉山夕照
    长安古道博陵西,苍翠嘉山挂夕晖。
    余霭远随红叶乱,落霞还逐白云飞。
    樵人容与歌相答,野鸟徊翔倦亦归。
    见说瑞禾成乐土,愿从此地掩荆扉。
    原注:山以嘉禾得名
    开元宝塔
    劫灰犹剩梵王宫,宋塔崚嶒俯碧空。
    日映琉璃翻翠霭,雪浮铃铎语清风。
    中山往事图经在,大茂分疆指顾中。
    正是秋来堪望远,平看天末点寒鸿。
    雪浪寒斋
    奇石搜来北岳根,黧然照水半云屯。
    冰壶浮动生烛影,素练迂回带浪痕。
    诗句常新花吐笔,芙蓉不谢玉为盆。
    两孙已去苏公杳,独对寒斋谁共论?
    唐水秋风
    蓼红芦白思悠悠,东入滹沱赴海流。
    马度寒林随断雁,沙明远浦看浮鸥。
    几人能谢风尘苦,一叶初惊天地秋。
    帝力祗今谁更忆,晴川好共泛扁舟。
    西溪夜月
    灵源远引湛西城,良夜携樽散旅情。
    绿沼无波涵玉宇,素娥有影下瑶京。
    凉生草树秋蛩语,光动星河宿鸟惊。
    赏胜莫教归骑促,丽樵戍鼓未三更。
    平山胜迹( 此山俗名女郎)
    路入深村兴未阑,平山如拱对巑岏。
    春生细草烟鬟碧,日落高冈雾鬓寒。
    仙迹已无丹药灶,荒邱疑有古衣冠。
    只今樵牧频来往,为问灵芝可得餐?
    东沼瑞莲
    高柳参差碧水隈,芙蕖当日尽琼台。
    千层绿盖翻风动,一片红妆带雨开。
    曲院清芬邀客至,习池嘉会纳凉来。
    故园人羡东溪藕,寄语山僮著意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永远的家园 – 中同

    GMT+8, 2024-4-27 20:37 , Processed in 0.52199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